在线咨询
2023- 6
1 2 3
4 5 6 7 8 9 10
11 12 13 14 15 16 17
18 19 20 21 22 23 24
25 26 27 28 29 30

 

目前位置>首页>吴地文化
吴地文化
从历史深处流出的大运河3

1668846778007007362.png


        “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州古渡头。吴山点点愁。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长相思 汴水流》。这脍炙人口的诗篇,情韵低徊缠绵,陶染心头一丝凄美;气氛哀怨忧伤,浸染心中一丝悲凉。汴水和泗水,源源不断流,流啊流,流到了瓜州古渡头,那愁思似绵绵吴山无尽头。殊不知,把这流水般的愁思载向古渡头的就是大运河。大运河从远古走来,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西下,一直不停地悠悠流淌着,诉说着千年的繁华沧桑,见证着千年的人间温寒,记怀着千年的曲念相思。


1668846833980034126.png


        隋炀帝杨广修建了利在千秋的大运河,第一期工程通济渠,自汴州(河南开封)一直到江苏的盱眙入淮,唐宋时期称作汴河、汴水。白居易词里所说的汴水,应该指的就是那条汇入淮河的运河。泗水发源于山东腹地,向西南流去,然后折向东南,最终在今淮安市西的清口汇入淮河。通济渠修到了盱眙进入淮河,水流随着淮河向东一直流到山阳,就是现在的江苏淮安。山阳以下就是运河淮扬段。淮扬运河北在山阳连通淮河,南在瓜州渡连通长江,汴水、泗水都经由淮河顺着大运河淮扬段一直缓缓流到瓜州古渡,进入长江。瓜洲古渡,位于江苏省扬州,是大运河流入长江的出口处。瓜州最初是长江中的流沙冲积而成的水下暗沙,随江潮涨落时隐时现,出现于汉朝以后,因为形状像瓜而被称为瓜州。晋朝的时候露出水面,成为长江中四面环水的沙洲,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,到了唐代中期已经与北岸陆地相连,成为长江北岸的渡口。


1668846931044017072.png


        通济渠挖通后,隋炀帝又征发淮南十几万民工,用半年时间,对隋文帝时开挖的山阳渎即古邗沟进行疏通、扩大、拓宽取直,“自山阳至扬子入江。渠广四十步,渠旁皆筑御道,树以柳”,全长170公里。山阳是淮安的故称。邗城(今扬州市江都区)至末口(今淮安市)的邗沟,是为春秋时期吴国所开。春秋后期吴王夫差企图争霸中原,在济水岸边大会诸候,就是由长江经过邗沟进入淮河,再由淮河进入泗水而北上的。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,从今扬州市西长江边向东北开凿航道,沿途拓沟穿湖,经过射阳湖至淮安旧城北五里与淮河连接。这条航道,大半利用天然湖泊沟通,史称邗沟东道。东汉建安二年(197)陈登任广陵太守后,在白马湖滨开凿水道,以人工运道连通樊良湖与白马湖,再经白马湖抵达淮河,不再绕道射阳湖,史称邗沟西道。公元587年,隋文帝杨坚重新疏浚和拓宽了山阳渎,北起山阳(今江苏淮安),南至扬州市南入江。隋炀帝疏通扩大的淮扬运河是以邗沟西道为基础的,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是在邗沟旧有基础上的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,对古邗沟作了较为彻底的治理,与通济渠配套,形成了后来直至现代运河的规模。


来源:无锡吴文化微信公众号

更新时间:2022-11-19 | 点阅数:693